1.元素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单质形态)、化合态(化合物)。 C、N、O、S、Fe在自然界中有游离态存在,Na、Mg、Al、Si、P、Cl等无游离态。 2.物质的分类 (1)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既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 1.碱和盐不一定含金属元素(NH3·H2O、NH4Cl) 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Al2O3、Mn2O7、Na2O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CO、NO、NO2)。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碱。(Fe2O3、Al2O3、SiO2) 3.分散系 (1)定义: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系由分散质(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和分散剂(粒子分布在其中的物质)组成,依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来分类,可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3)胶体 ①丁达尔效应:让光线照射胶体时,从垂直入射光线的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②电泳: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③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加热、搅拌、加入酸碱盐或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都会引起聚沉。 ④渗析:利用半透膜(鸡蛋膜、玻璃纸、肠衣等)分离胶体中的杂质分子或离子,提纯、精制胶体的操作称为渗析。 ⑤Fe(OH)3胶体的制备 a.原理: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b.方法: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mol·L-1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1.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 2.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和胶体。 3.胶体粒子带电,胶体不带电。 4.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先沉淀后溶解(聚沉、中和) 5.Fe(OH)3胶体制备时,搅拌、液体呈红褐色后继续加热或继续滴加FeCl3溶液都会引起聚沉。 6.以下现象或操作均与胶体有关: ①明矾(KAl(SO4)2·12H2O)净水: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的杂质。(吸附为物理变化) ②卤水点豆腐、三角洲的形成、FeCl3止血、不同品牌的墨水不能混用都与胶体的聚沉有关。 ③土壤保肥:土壤胶粒带负电,吸附肥料中的阳粒子(NH4+、K+) ④工业静电除尘:电泳 ⑤血液透析:渗析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jmd.com/zzyfl/1548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