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距今年中考的日子还差1个月左右的时间,对各位中考学子来说,正是考前最关键的“冲刺备考阶段”。

化学推断题,是各地中考理科综合试卷中综合应用性稍强一些的题型。按照多数学生的水平,虽然大家已经在前一段时间把九年级化学范围内常见的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掌握熟练,但是,这并不代表多数学生对“化学推断题”这类题型已经“完全掌握透”。

因此,现阶段大家若想提高自己对“化学推断题”这类题型的解题能力,则仍然需要通过练习并反思一定数量的模拟题来实现。一方面,这样可更加全面地对教材中自己曾掌握得不是很熟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更彻底的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大家也可对一部分自己曾经熟悉的反应方程式进行更深一步的总结、概括,这样便有利于对各种反应类型的归类应用掌握得更加熟悉,从而便于自己在考试中对各类化学反应更加熟练、灵活地应用。

下面,为大家分享2个化学推断题典型案例。

案例一

这道题对于很多考生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毕竟这一题并不是像大家平常所做的大多数练习题那样“通过物质的颜色、用途来找到突破口”,在这道题中,仅仅给出了几种物质的状态,并让大家根据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来做进一步推断。所以,解这道题则需要从“反应物的状态”抓起。

大家可根据题意,先把各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示照抄在草稿纸上,之后在对应物质处标上物质的状态。

根据题意,反应1的特征为“一种气体与一种液体反应后,生成另一种气体、另一种液体”。这种反应关系,似乎“不太符合大家平时在练习题、考试中所见过的反应特征”。

一旦考生在考场上见到这种“似乎不太常见的反应关系”,心里千万不要慌张。一方面,中考命题永远不会出纲,所考的都是大家学过、复习过的内容;另一方面,大家脑海中对反应方程式的“搜索范围”可突破那些“常见方程式”的范围,进而去考虑一些“学过但不太常用的方程式”。

对这种“气体与液体反应,生成另一种气体、液体”的反应,一部分考生则容易想到这点: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二氧化碳,这样一来,所能想到的反应,便离这个反应特征越来越近!

而什么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符合这个特征呢?此时,大家不妨可回想化学教材中《燃料及其燃烧》这一单元中的两种有机燃料——甲烷、乙醇。而甲烷属于气体,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乙醇在氧气中点燃符合此题中反应1的特征,由此可推断出,反应1为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大家在写反应方程式时,不仅要注意在方程式中写上“点燃”这个反应条件,在生成物中也千万不要写上气体符号。

由此大家还可以根据题意中各物质的状态得出,B物质为乙醇,A物质为氧气,C物质为二氧化碳,E物质为水。且大家还要注意的是,今后把“乙醇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反应的方程式作为今后众多方程式中的“重点特殊记忆项目”。

之后,再根据A、B、C、E这几个已知物质进行下一步推断。在反应2中,C物质二氧化碳与D物质反应后,会生成E物质水。那么,二氧化碳与什么反应后会生成水呢?此时大家便可以想到在“酸碱盐复分解反应”这一模块中,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类物质反应生成水、盐类物质这类反应。由此,大家便很容易想到,与C物质反应的D物质为NaOH、氢氧化钙这样的碱类物质,便可生成E物质水。

根据反应3、4,便可知C、H两种物质可“互相转化”,且物质H可与A物质氧气反应后生成C物质二氧化碳。大家可初步判断H物质可能为C单质或CO,但根据题意,H物质为气体,那么H物质不可能为C单质,而只能是CO气体。因此在第二问中,只有H物质CO为污染性气体,A气体(氧气)、C气体(二氧化碳)均不属于污染性气体。

那么,既然已经知道反应4为CO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那么大家便很容易想到,反应4的应用可直接联想“CO作为煤气燃料用来烧饭”等获取热量相关用途。

案例二

这个案例比案例一稍简单一些,因为在这个案例中,大家可直接定位“I是红色固体”这个突破口来进行推断。当然,大家可对自己所做出的“可能性假设推测”来进行大胆验证,一旦发现自己的某一种假设推测不符合题意或不符合反应关系,便可直接把这种假设推测直接否定掉。

对于红色固体I,大家便可直接想到Cu单质、三氧化二铁这两种物质。而到底是哪一个呢?大家先拿Cu这个假设来进行一下验证:假若I物质为Cu,那么所能够想到的反应4则是Cu与硝酸银溶液之间的反应,生成Ag单质与硝酸铜,此种假设下G为硝酸银溶液。但大家还要注意反应图中的这个反应关系——生成的物质C还可在反应2中转化为G物质硝酸银溶液。但物质C又是哪个物质呢?不论是Ag还是硝酸铜溶液,都不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硝酸银溶液,故排除此种假设。由此大家可用“反证法”直接判断出,I物质并不是金属Cu,而是氧化铁(三氧化二铁),化学式为

因此,大家可认为反应4为三氧化二铁的还原反应。那么还原剂G又是什么呢?假若G为氢气,那么反应后生成水;假若G为CO,那么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这时,大家可先假设G为氢气,再验证一下自己的这个假设是否符合题意。

假若G为氢气,那么反应后生成的C物质则为水,那么,按照反应2的反应特征,水若转化为氢气,则只能通过“通电”这个分解反应来实现,可反应2却为化合反应,显然此假设不符合反应图示中的反应关系,故大家可用“反证法”来排除掉这个假设,因此可推断出,还原剂G为CO。

由此可进一步推断出,生成的C物质为二氧化碳气体,那么在反应2中,C物质二氧化碳气体与什么化合之后生成CO?显然,与C物质二氧化碳反应的E物质为C单质,由此可进一步验证“G物质为CO”这一假设的正确性,且更加确认反应2为化合反应。

反应1是一个点燃的燃烧反应,至于燃烧反应之后的产物,C物质已经确定为二氧化碳,那么,根据大家以往的经验,便可猜测出D物质为水。在此基础上,大家可进一步推断出,既然反应1生成水、二氧化碳,那么反应1中燃烧的物质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由此,大家可直接想到《燃料及其燃烧》这一单元中甲烷、乙醇这两种物质的燃烧均符合此反应特征规律,那么对反应1来说,大家可以写甲烷在氧气中点燃的反应,也可以写乙醇在氧气中点燃的反应,但在写方程式时要注意加上“点燃”这个反应条件,且不能在生成物中写出气体符号。显然,反应1并不属于化合反应。

对反应5来说,C物质二氧化碳和什么物质反应后会生成D物质水呢?此时,大家可回忆在“酸碱盐复分解反应”这一模块中,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类物质反应生成水、盐类物质这类反应。由此,大家便很容易想到,与C物质二氧化碳反应的H物质为NaOH或氢氧化钙这样的碱类物质,便可生成D物质水。

而H物质到底是NaOH还是氢氧化钙呢?此时,大家便可结合考虑前一步的反应3,D物质水与什么物质反应后会直接生成碱性物质呢?这时,大家便可直接想到水与CaO发生的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种假设符合题意、符合反应3的特征。由此可推断出,F物质为CaO,H物质为氢氧化钙,所发生的反应3为化合反应。

由此可进一步推断,在反应5中所生成的K物质为碳酸钙。而至于碳酸钙的用途,大家一方面可以想到作为“补钙剂”的药用价值,另一方面,也可想到在建筑工地中“建筑石板等建筑材料”之类的用途。

根据上述推断过程,只有反应2、反应3为化合反应,反应1、4、5均不符合化合反应特征。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jmd.com/zzyfl/159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