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2分)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预报地震 B.雕刻石像 C.水车灌溉 D.烧制陶罐 2.(2分)衣、食、住、行无不体现化学改善生活的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合成纤维制成的服装吸水、透气性好 B.用食盐腌制的食品可延长保存时间 C.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房屋更坚固耐用 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2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氢、氧两种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的原子序数为1 B.氧的核内质子数是8 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 D.氢元素与氧元素只能形成一种物质 4.(2分)以下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 B.C60 C.O2 D.Hg 5.(2分)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实验探究的( )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作出结论 6.(2分)一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取2.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 A.增加药品 B.减少药品 C.移动游码 D.向右盘中加砝码 7.(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8.(2分)M元素的离子为M2+,其核外电子数为a,核内中子数为b,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a+b+2 B.a+b-2 C.a+b D.b+2 9.(2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 A.氧化物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10.(2分)欲鉴别分别装在三个集气瓶中的氧气、氮气、空气,可以采用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A.分别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B.分别测量它们的密度 C.分别测量它们的溶解度 D.分别伸入燃烧的木条 12.(3分)写出下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1)Cl氯元素,______; (2)2Mg_____;nNa+_____。 13.(4分)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氮气;③五氧化二磷;④二氧化碳;⑤石灰水;⑥氖气。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代号填空: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 (2)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是____; (3)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 (4)可用来制取化肥的是___。 14.(5分)如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氮气是由____(填“原子”或“分子”“离子”下同)构成的,铜是由___构成的。 (2)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m=12,当n=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 ③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_____(填“原子”或“阳离子”、“阴离子”)。 15.(3分)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 (3)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 16.(5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 (1)分别写出①处元素和②处元素的元素符号O____;Al_____。 (2) 表示如表中___(填表中序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易_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 17.(4分)年入冬以来,一场几十年罕见的大旱袭击了我国北方地区,干冰在抗旱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文字描述了有关干冰的变化和性质,请将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填在下面的空格内. ①干冰在-78℃时以下,是一种白色雪花状的固体____; ②温度升高,干冰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____; ③二氧化碳通到澄清的石灰水中______; 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_____。 三、能力提升做探究(共18分每空1分) 18.(3分)我能写出化学仪器名称及主要用途。 写出①②的名称及③的用途:①____;②_____;③_____。 19.(3分)我能写出基本实验的操作要点.操作要点:___;____;_____。 20.(8分)如图所示两种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装置图。 (1)两个方案中观察到的燃烧现象为_______,是否相同?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写出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2)若用图甲进行实验,等燃着的红磷熄灭并完全冷却后,可观察到______。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理论值,则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至少回答1条)____。(3)利用乙装置进行实验,白磷在热水加热的条件下会着火燃烧,活塞先向____移动,后____移,充分冷却后活塞应停留在刻度____处。 21.(4分)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Ⅰ(如图1所示):烧杯中的现象是B中液体变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 (2)实验Ⅱ:如图2、图3所示: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四、快快乐乐来计算(共2分) 22.(2分)已知X原子的质量为M,C-12原子的质量为X原子的质量的2倍,Y原子的质量为N,求Y的相对原子质量?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jmd.com/zzyfl/171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