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脑震荡 >> 脑震荡病例 >> 教你认识脑震荡

大多数人都曾有头部受伤的经历,只要撞击力大,当时都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情况;有些人当时虽无不适,但可能在几天后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因此,当头部受到撞击出现上述症状时,尤其时小孩头部受伤后,许多家长都会想到是不是受伤导致孩子脑震荡,不免担心起来,好像受了很严重的伤;其实,脑震荡并没有想象的中那么严重,只是你不了解而已。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王京宽指出,脑震荡在头部外伤中不是严重的损伤,但会出现短暂昏迷、抽搐、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需要休息,对症治疗,一般不遗留后遗症。

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当头部快速撞击物体而停止时,脑部会因惯性撞击颅骨内壁,因脑组织特别脆弱而导致损伤。所以,有时患者头部虽然不见明显外伤,但脑内损伤却特别严重。

脑部受伤严重,脑组织会损伤、水肿、坏死,血管会破裂出血,导致颅高压,进而出现昏迷、抽搐、头痛、恶心、呕吐、肢体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症状,这时及时送医行头部CT检查,可以明确颅骨和脑部的受伤情况,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帮助。

如果受伤较轻,颅脑CT上虽然没有明显的异常,但脑细胞仍可能存在损伤,导致神经系统发生障碍:若出现短暂昏迷,时间在30分钟内;清醒后,回忆不起受伤时的情景,但能清楚回忆起受伤前的事情(逆行性遗忘);同时,还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厌食、呕吐、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症状,血压、呼吸和脉搏、神经系统和脑部CT检查正常,这时,通常会诊断为脑震荡。

脑震荡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其实,它是颅脑损伤最轻的一种,基本不会有生命危险。一般只需留院观察意识、瞳孔和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并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对症治疗即可,一般3~7天症状缓解就能出院,症状一般在数周至数月内逐渐消失。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幸受伤波及头部,我们应如何判断有没有颅脑损伤呢?

颅脑损伤最常出现的症状是意识丧失,即昏迷。如果受伤后立即出现昏迷,呼之不应,说明可能伤及脑部,不论头部是否有明显外伤,都应该迅速到院急诊检查,确定伤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在伤后短时间内清醒,那么伤势可能不重,只是脑震荡;昏迷超过半个小时,或者清醒后再次昏迷,则表明颅脑损伤较重。如果受伤后没有昏迷,像幼儿或儿童只是哭闹不止,或者能口述受伤经过,就表明没有伤及脑部,不能诊断为脑震荡,只是头皮外伤后疼痛引起的哭闹,可先观察;如果患儿在观察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且持续不缓解,医院进行对症治疗,避免出现因呕吐导致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如果出现患儿呼叫不醒,医院就诊检查。

头部血液供应丰富,出现头皮裂伤,出血会比较多;或者受伤导致出现皮下巨大血肿,经过缝合或冷敷或局部加压包扎后即可止血,单纯这两种情况算不上脑损伤,情况不会很严重,社区门诊就可以处置。

颅骨是脑部的重要保护,但也造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一旦遭受重创,造成颅骨骨折或脑膜、脑组织挫裂伤,颅内出血,那么血液将占据颅内空间,脑组织受压移位,随之不断肿胀,容易出现脑疝,造成心跳呼吸骤停。因此,颅脑外伤最危险的不是外出血,而是颅内出血,仅仅40毫升就能危及生命,必须尽快手术治疗。而这时,病人看似出血不多,症状却非常严重,如深昏迷,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异常,甚至双眼瞳孔散大、呼吸停止,救治可谓分秒必争。

有时候,头部受伤后患者没有昏迷,或者昏迷后很快苏醒,身体各方面都没有异常,以为受伤不重,但在数小时内,出现嗜睡或又突然昏迷过去,这种情况就需要特别注意,应尽快送医(尤其是酒后出现头部外伤的病人,一定更要引起注意,以免颅脑损伤导致的昏迷与酒后沉睡不能辨明,导致耽误患者救治),这是由于颅内出血速度有时候比较慢,一开始不明显,待颅内血肿越来越大,逐渐压迫到脑组织时,才出现昏迷、呕吐等症状,若未及时发现,后果会相当严重。所以,头部受伤后都应该密切观察,特别注意神志的变化。

若患处呈凹陷或凸出状,且摸到凹下和凸起处是较硬的骨质,那么很可能是发生了颅骨骨折,无论有没有其他症状,都有颅内出血的可能,医院处理。

受伤后,现场如何处理?

发生头部外伤后,除了懂得如何判断轻重,在家里或送医前,我们还要懂得一些简单的处理方法。

头部被钝性外力,如石块、木棒或铁器等打伤,外伤处表皮无破损却很快起个大包的,就是头皮血肿。若没有昏迷、骨折,较小的血肿无需特殊处理,1~2周多能自行吸收。切忌马上用跌打药酒涂搽或按揉推拿,这样会使出血更厉害。可在局部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或用冰块、冰水、热水袋装上冷水外敷,以促使血管收缩,阻止继续出血。24小时后方可涂跌打药酒、红花油以及热敷促进血肿吸收。医院穿刺抽除同时局部压迫包扎。若无效,就要切开清除。

外伤创口超过1厘米,尤其是头皮处出血通常比较严重,不易止血,医院进行缝合,自行用止血贴、冷敷一般不管用。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头部受伤的原因各不相同:3~4个月的婴儿刚会翻身,家人稍不注意,就会从床上跌落;6~7个月的怀抱婴儿,由于好动,可以从成人手里后翻坠地;学走路和刚会行走时,常在楼梯口发生滚落等现象。值得注意的是,人们一些习惯性动作也会无意中造成婴儿脑震荡,例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快点入睡,用力摇晃摇篮、推拉婴儿车;为了让孩子高兴,把孩子抛高;有时带小婴儿外出,让孩子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等,婴儿头部相对大而重,颈部肌肉软弱无力,震动可以传递到孩子脑部,严重者可引起脑损伤。

当小儿跌倒头部着地时,尤其碰到的是水泥地、磁砖地等硬物,父母应警惕是否会因此引起脑外伤,凡有意识障碍,应立即平卧、固定头部,医院。若经检查情况较轻者,出院后仍需卧床休息,观察3~5天,如无特殊表现才可以下床活动,并应持续观察一周。

脑震荡不是大病,绝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患者及家人应减轻思想负担,消除对其的顾虑和恐惧心理,以免影响工作和生活。若各种不适症状超过半年仍无明显好转,就应详加检查,看是否有迟发性损害存在。

长按图中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jmd.com/zzywh/25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