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或在电视上,你肯定见过这样的画面——

孩子不听话,老师或家长将他耳朵一拧,怒狠狠地说:“还敢不敢,敢不敢!?”前一刻倔强的孩子,这一刻立马哇哇求饶。

拧耳朵是很疼的,所以容易奏效,但我并不建议老师或家长用这招管教孩子。

为什么?文不文明先不说,关键是危险,如果用力过猛,拧耳是可以把人拧晕的。人的耳朵,是一个极为敏感的器官。

在耳根部的皮下,有多条神经分支重叠分布,包括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迷走神经等。掐拿耳根时,会产生剧烈的酸疼感。

这种疼痛,可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反应。用力掐拿,足以使人晕厥。不单是拧耳,有时一个巴掌刚好扇中耳朵,同样很危险。

耳根的深处,是脑,为脑干与脊髓的连接部位。耳根部的皮肤和肌肉又都极薄,如果遭受重击,伤及脑部,就可以使人毙命。

击打耳部,还可能因外力震荡和气浪的冲击,造成中耳鼓膜破裂。后果是耳内出血、疼痛、耳鸣,甚至听力丧失。

有时,还会伴有头晕、恶心、休克,甚至颞骨骨折、脑脊液外漏、昏迷、面瘫、脑震荡等。严重时,同样可使人毙命。

有家长还以为,拧耳是伤害最小的体罚,殊不知,这潜在的伤害一点也不小。所以,一定要摒弃这种不良的教育习惯。

一些年轻人打闹时,也喜欢拧耳。在此提醒一下:切忌用力过猛!

生活中的护耳法

1、戴耳机时间不能太长,音量不能太高。

2、尽量少掏耳朵,不用尖锐的工具掏耳朵。

3、不用力拉扯、击打耳朵。

4、耳朵进水,及时把耳朵朝下,轻拉耳垂倒出。

5、尽量不要打耳洞。

6、别忽视听力问题,有耳鸣、听力下降,要及时检查。

小孩子的咽鼓管比较宽、平、直,细菌可以“长驱直入”,一旦感冒,或患鼻炎、腺样体肥大后,很容易并发中耳炎。因为此种中耳炎不会流脓,对疼痛、耳闷感,孩子又不会表达,所以常被忽视。

为了不耽误孩子最佳治疗时机,家长应多加留意,如果孩子有以下信号,及时带他就医:

1、交谈时,经常问“什么”或“你再说一遍”;

2、与人交谈时,有眼睛紧盯着对方嘴的习惯;

3、叫他时,无反应或反应迟钝,在右边叫他,他看左边;

4、发音不准,讲话不清,有明显的语言发育迟缓现象;

5、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提问常常答非所问;

6、看电视时,距离很近,或将音量开很大;

7、半夜哭闹说耳朵疼。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jmd.com/zzysm/113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