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创新醒世的健康理念 世界上最难做好的事就是健康。在上海世博会上,《北京景藏健康科学研究院》在国际健康论坛上提出一个健康创新理念,题目是“用文化方式科学发展人类健康”。这是一个重大的科学命题,是解决人类健康的新探索,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新途径、新希望,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 为什么要用文化方式发展人类健康,其科学依据和现实意义在哪里,这个问题内涵很深,涉及面很广,笔者在学习研究中感到应从5个方面加以认识和理解。 1、人的文化属性在人的健康中占主导地位,需要文化呵护和涵养。现代科学认为,人有两大属性,一是生物属性,二是文化属性。①人创造了文化,又用文化涵养自己,塑造自己,做到“仁者寿”,这是其它生物所没有的。②人有思维和智慧,有人性,有七情六欲,这是文化创造的动力和归宿。人创造了文化,享受文化,使生命得以发展,健康得以保证,寿命得以延长,文化是生命的需要,也是为人的。③人和其他生物一样,其生存都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地气,以及各种营养素,但人的生命和健康还要受其他种种因素所制约,生命由天赋,健康在人为。例如,人在灾害、瘟疫、战争面前所以能够生存,正是人创造了医药卫生文化,防止灾害文化,躲避战争文化,用文化方式来保护生命,促进健康。“会生命,不生病”和“会文化,得高寿”。“文化”两个字,就是用文明的文化化解人生的困惑和灾难。景藏提出的“会慧汇”就是用文化方式促进健康的最智慧最精辟的口号。 2、人类创造了文化,也带来了难以解决的健康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哲学家认为,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两重性,文化也是一样。人类创造了灿烂文化,为社会发展、为人类生存和健康长寿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但也带来了诸多的健康问题。例如,现代文明可贵,但现代“文明病”更可怕。从历史上看,人类创造了住宅文化,住了上高楼大厦,可以避风雨,防兽害,使人过上舒适生活,无疑对人类健康益寿有莫大好处,但长期住在高楼大厦中,不见天日,不接天阳地气,贪图安逸,久坐不动,却会引发多种疾病,古人云:“久坐伤肉,久坐待毙。”尤其是现代楼内装修,化学品污染,如甲醛、酚、铝等污染,对身体伤害更大。 再如,人类创造了金钱文化,对促进社会发展,加强流通和人际交往起着重要作用。但迷恋钱财,又会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古人云:“人不财死,鸟为食亡。”鸟类社会没有金钱,金钱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钱能通神,钱也能致命”。古今为钱而伤身的并不少见。前不久,网上有一条吸人眼球的消息,报道一个浙江36岁青年,拼命挣了36个亿,不幸患上了绝症而死,妻子也改嫁了,结果房子、车子、票子、妻子、孩子都给别人挣了,令人吃惊和惋惜。可以说这是“人为财死”的一个突出例证,也是金钱文化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带来的不幸,值得深思。 又如人类创造了饮食文化,结束了生吃火烤的不文明历史,使人类健康发生了飞跃。饮食文化可以说是人类文化中最灿烂的一页,如红烧肉、肯德基、酱牛肉、狮子头等美味佳肴,千姿百态,繁华似锦,色香味俱全,可以饱腹解馋。但是,古人说:“病从口入,纵口欲而百病生。”明代御医龚廷贤在他的《寿世保元》中指出,“人知饮食所以养生,不知饮食亦以害生”。因此,有的人吃出了病,古今由吃而病,由吃而死并不少见,可见饮食文化也是一把双刃剑,也是亚健康的制造者。 3、文化因素是构造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健康之基础。构建人体健康的因素很多,数以千计,有大有小,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所占比重也不相同。世界卫生组织把构造人体健康的因素分为五大种:①生活方式占60%。②遗传占15%。③社会适应占10%。④医疗占8%。⑤环境占7%。这五大因素中,除遗传和环境外,都是后天因素,也是文化因素。遗传主要是生物因素,但也有文化因素;环境一半是天定的,一半是人为的。所以有专家指出,人的健康80%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这句话是科学的。特别是占比重最大的生活方式,更是文化层次上的问题,如不爱运动、不吃早餐、不讲卫生、熬夜上网、贪烟嗜酒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和方式,都是造成人体亚健康的主要根源。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工业化的加速,虽然物质极大的丰富,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却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和污染,成了各种疾病的瘟床,也极大地增强了人体的未病。尤其是城市化加快,虽然能尽享现代文明,但带来生活方式深刻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非常之大,如人口拥挤,汽车尾气笼罩,天阳地气受隔,使现代文明病、富贵病越来越突出,人类健康面临严峻的挑战,诸多健康问题困拢着人类,危害着生命。现代医学和养生学都很难解决,医院,医院越办越多,“文明病、富贵病”越治越多,有位记者从广西巴马长寿乡回来,对朋友诙谐地说:“城里人爱生病,就是穿鞋穿的。”这话很浅显,但道理很深,人们从赤脚下地,到穿鞋上街,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引起疾病一条重要原因,生病多,看病难就成为城市生活方式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医院也很难解决,这是城市化对健康的新挑战,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把城市化作为影响现代人健康重要原因。 医药只能治病,但不能改变人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除病之根,这个任务只有落到文化方式的肩上。广西巴马长寿乡的百岁老医院,不仅是“勤劳”一辈子,而且他们的生活方式是“顺天道”的。好的生活方式是健康之本,涉及面也很广,但关键在于“动”。马克思说,到了共产主义,劳动将成为生活第一需要。笔者认为,进城后运动应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以弥补城市生活方式的缺陷,只有“动”才能接天阳地气,才能得“天道”而养生。我原来重病缠身,就是因为坚持运动,接天阳地气,才慢慢得以康复。一位朋友开玩笑说我是“城市里的稀有动物”,不是的,我是向巴马长寿老人学习的结果,尽量使自己的生活方式能“顺应天道”。城市化带来的生活方式问题,是现代人类健康一个主要问题,也是一个文化层次问题,而且是当前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问题,发展人类健康,就要从此抓起,而且也只有用文化方式。用文化方式把人类生活方式健康基础打牢了,就能解决人类60%健康问题,就撑起了人体健康大厦的顶梁柱,这是健康之基础。可以说是用文化方式促健康,祛病健身的视野更广阔,效果会更好,是难得之举,醒世之方。用文化方式解决人类健康的四大问题,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任务,是时代的需要,意义重大,应深入探索。 4、人类疾病和亚健康来源主要是不良文化的产物,应以文化方式解决疾病是生命的大敌,健康的杀手。疾病虽有遗传因素,但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是各种文化活动的产物。有专家指出,疾病是自造的,人体是造病的小工厂,而制造疾病的原料,就是各种不良的文化元素。例如,制造癌症,人体就有10多种原料,现代医学证明,吸烟、酗酒、生气、焦虑、忧郁、过劳、久坐、暴饮暴食、入迷电脑、治疗过度等都是癌症的诱因、病根子,也就是制造癌症的原料,而这些原料皆是文化方面的因素,都是人在文化生活中产生的。 前面所提出的,现代疾病有六大病源,也是一个文化层次的产物,环境污染一半是天体问题,一半也是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疾病不是天定的,有病要从自己日常不良的文化生活中找原因,找疗方。所以,只有用文化方式才能解决。古人说,“找到了病因就治好了一半”,文化方式就是追根溯源的方式,就是防止和根除健康杀手的方式,是根治的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健康问题不单纯是一个遗传问题,也不是有吃有住问题,有医有药问题,而是一个饮食文化问题、心理文化问题、社会文化问题、历史文化问题。疾病就是“文化糟粕”所致,文化副产品。正如一位养生家说:“人类创造了文化,也给人类健康创造了坟墓。”铲除坟墓,只有用文化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5、启迪文化自为自觉是健康益寿关键所在人的健康主要靠自己认识自己疾病和亚健康的原因。有专家指出,人不是老死的,而是病死的;又说“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不明生死之道,不知健康之源,这是人的亚健康和短寿主要缘由。人的健康不能只靠医药,还要靠自己文化自为自觉,提高文化素质,用人类优秀文化涵养自己,为健康益寿打下坚实基础。 用文化方式发展人类健康不仅具有坚实的文化依据,也是一次重大的科学革命,是对人类健康学的新探索,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健康问题,是生命科学工作者神圣使命,是时代的呼唤和必然。 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基石 民间有句谚语“心态良,寿命长”,非常精辟地道出心理与健康的关系。对此,古今圣贤和名人均有很多精深之论。古代孔圣人曰:“德润身,仁者寿”。道家哲贤庄子则主张“养生先养心”。近代俄国大诗人普希金也有一句对心理认知的名言,“世界上的一切幸福,都以人的心理宁静为基本特征”。可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仅是健康长寿的基础,也是一生幸福的基础。 1、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因素中首要因素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修养过程,涉及面很广,是人体健康的首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体健康包括四大因素,一是生理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社会适应健康,四是道德健康。这四大健康因素都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可以说,心理健康是人体四大健康的轴心。例如,社会适应,主要表现为心理适应,如对一些社会现象看不惯、想不开、生闷气,都需要心理调节。再如,有些中青年“啃老行为”,是不善不孝的表现,是一个道德问题,产生这种行为是私心在作怪,是心理不健康的反映。至于人的生理健康更离不开心理健康,俗话说,“心不老人难老”。生理上有了疾病,首先要调节心理,不惧不怕,正确对待。心理脆弱是疾病之源,也是加重病情的重要原因。可见心理健康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起着健康轴心作用,不可或缺。 2、用心的两重性是决定心理健康的特殊意义古人说,“心主万物”。人生在世,一切都要用心,不用心过马路可能叫车轧死。可见用心的重要性。但是,“心”和其他事物一样,也存在两重性。心是人体健康之本,用心是人生的本能,如果用对了,保持着正面的积极心理,就能促健康,延年益寿;用的不对,产生有害的负面心理,就会毁健康,减少寿命。古人曹操用心多疑,害人害已,患上头痛症,脑中风不治而亡。现代大大小小贪污犯,用心不轨,行邪恶之术,害国害民害已,锒铛入狱,无健康可言。所以说,用心的好坏对人的健康具有特殊意义,不仅是健康之本,也是做人之本,不可小觑。 3、增进和维护心理健康是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关键。古人说,“万病源于心”。科学证明,心理健康是机体各系统正常运转和加强的可靠保证。专家指出,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是通过下丘脑相联相通的,而下丘脑与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真接联系。心理活动正常、心态好,这些系统活动就正常,免疫力就提高;反之就减弱。心态好,下丘脑还可产生一种激素,可调节神经和生理各系统,促进身心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人体最好的营养素,也是战胜疾病强有力的武器。古今都有因好心态战胜疾病的动人事例。据资料介绍,医院检查,一位没有病,一位患有癌症。结果因检查单不慎换错了。患癌症的拿了没病的检验单,结果心理乐观,自身免疫力增强,一年后癌症消了。而没病的因拿了有癌症的单子,整天闷闷不乐,免疫力减低,真的患上癌症。可见心理健康在防病治病中的特殊作用,是难得的良药和天方。 4、心理健康是延缓衰老的支柱人体衰老是自然规律,其因素很多,除了遗传基因、环境因素外,最为重要的是心理因素。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心不老,人难老”。有专家指出,有6种人容易衰老:不愿意动脑的人;滥用药物的人;性格内向的人;吸烟酗酒的人;贪吃不动的人;不爱社交的人。这6种人大都与心理有关,即心理老化,缺气生气。有调查资料显示,长寿老人在心理上有明显优势,主要表现有心态平和;乐观对待生活;邻里和谐,善于助人等。可见打造人的心理健康,是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根本所在,心态良则寿命长。 5、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最高境界心理健康不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且涉及面广、难度大,是人体一种最高的健康境界。其内涵至少包括精神因素的4个方面,即心态健康、情绪健康、性格健康、思维健康。这四大精神因素都参与人的心理活动,决定人的身心健康与否。只有这四大因素都健康了,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心理健康。 正是心理健康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才得到千古圣贤垂爱和倡导。无论是古代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把心理健康作为塑造人的宗旨。圣人倡导的修身养性,修的就是心理健康。儒家的德润身,仁者寿;道家的回归自然,清静无为;佛家的慈悲为怀,都是为了打造心理健康。毛主席倡导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可以说是心理健康最高标准。为了人类健康长寿,探研心理健康,打造心理健康,应成为人类健康的永恒主题。 回归自然练“树功” 近年来在健身活动中,全国有不少地方兴起了一项很有特色的活动,即“树练”也叫“练树功”,其做法各异,如有的在树上拍打,有的撞背,有的抱树,前不久,电视台《长寿密码》栏目还报道了一位岁的长寿老人有一条长寿经验,就是抱树。可见“树练”对健康益寿的特殊意义即待总结和推广。自己也是“树练”受益者,而且是生命攸关的受益者。年,《养生大世界》杂志和《益寿文摘报》曾报道我退休后10多年来“树练”治病的做法和收获,虽然文章不长,但第一次向社会介绍了“练树功”的好处,年《中国老年》杂志也介绍了我练树功的成效和做法。这对我是很大的鼓舞和鞭策,激励我更好的坚持下去。我对老伴和孩子说,“我要活到老练到老,争取有个完整的小结”,也希望在全国健身活动中有更多的人参加“树练”活动,爱好“树练”活动,取得更令人期待的健身收益。 笔者“练树功”,主要是治脑震荡后的四大病症,受益匪浅,没齿不忘。当时身体很虚弱,开始只在小树林里做养生功、踩石子,后来在一份杂志上看到前苏联一位专家的一篇文章,说树有磁场,可以调节人的磁场,给人以力量,以松树、柳树、小叶杨、樟树为好。这一观念是该专家经过20来试验得出的,自已觉得有一定可信度。另外,还记得小时候奶奶跟我说,桑树可以祛火,由此也增大了我“树练”的决心。为了调节神经,增强气力,于是我就抱着很大的希望开始跟树亲近,试着“练树功”,而且决心比较大,当时我想,既然树比其他器材有活力有优点,能够接地气。有磁场,随处可练,值得一试,虽然那位专家没有号召“树练”或“练树功”。但我结合练养生功一直执著地练起“树功”来,开始只是试试看,哪知一练就是20多年,效果确实可以,迄今,我不但逐步治好了脑震荡四大后遗症,而且也不再有过大病。现在我已七十有九,但思维还比较敏捷,身体和精力比较好。退休后还坚持撰写和出版多本养生健身著作,同时还给中顾委委员、原铁道部老部长刘建章撰写了30万字的长篇回忆录,由铁道出版社出版,书名是《我的九十年》。回忆30多年祛病健身的历程,虽然因素很多,但我觉得坚持长期“树练”是关健性的一条,是一剂健身的天方。其好处和做法是: 1、“树练”是“天人合一”的健身之方,坚持数年必有实效。“树练”与按摩、养生功、太极拳一样是一种慢功,精髓是人和天阳地气的交换。通过人体不同部位在树干上的顶、揉、撞,来与树的生物磁场及地气相交换。给人以力量、以灵气,同时也活动了筋骨,一举多得,达到了调养内脏,舒筋强骨,祛病健身的目的,具有其他运动器材和运动方式不同的特有功能。其一,人是大自然创造的,练“树功”是回归自然。接受大自然灵气一条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也是一条“天人合一”的健身之路,具有其他运动形式难以达到的优点。其二,通过“树练”可以增强人在大自然中的适应能力、免疫能力、抗病能力,为祛病延年建立坚实的基础、只要长期练下支,并得法得路,就一定会见实效,就一定能做到“顺天之道,以养其身”。30多年来,我的脑震荡后遗症和药物伤害之症之所以得到较好的修复和痊愈,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坚持“练树功”的收获。还有退休十几年来,我很少有感冒,即使感冒了,也没吃过药,两三天就好了。近3年来我就没有过感冒,这与坚持“练树功”也有很大关系。其三,“树练”是一种慢功,比较适合慢性病人和离退休老人,时间和强度不受限制,可以量体裁衣,强弱自便。而且“树练”是动静结合,以静为主之功,有养生功静养之能,坚持练之,可达到修身养性“格物致志”的养生目的。例如“抱树”,它与养生功站桩功相仿,但它又有站桩功达不到的功能,即接受大树磁场的调节,接受天阳地气的涵养。此外,树有弹性,也适合病人和老人练功。以上3点好处在坚持树练中即可实现,不过需要人们去认识去探索。因为这是一项新的练功健身法,人们不熟悉,不仅需要宣传其性质和功能。还要不断实践和完备,为更多人所接受,以利人类健康益寿。 2、选好树,迈好基础一步。“树练”最基础的一步,是要选好树、与其他运动器材不一样,器具是死的,可以见到就练;而树是活的,不同的树磁场也不同,有大有小,有适合人体。也有不适合人体。要有选择地去练。根据试验者指出,以松树,柳树、小叶杨、樟树为好。有资料介绍。松树调肝,柳树调胃,桑树祛火,经我20多年的实践,觉得银杏、柞树也可以。如何选树,主要靠练者的手感和味感,练者靠手触树要感到不凉,惬意,没有多大刺激,方能练。不能见树就练。以下五种情况最好不要练:①凉手的树不能练。②潮湿的树不能练。③树干过热不能练。④气味不好的树不能练。⑤下雨天不能练,以防雷击。 在选择树上笔者逐渐有所感悟,遇到以上五种情况我是不练的。最好的状态是要有“树人合一,融为一体”之感,不排斥,不难受。平时我在附近公园和小区内,靠自己的手感和味感来选择3-5棵可以练的树,其他的树我是不的。常到公园锻炼的人都知道我有五个点。每天早上天一亮,鸟一叫,我就起床,喝几口水,就去练;晚上星星、月亮这一出来,又去练,时间都在1个小时左右,5棵树练完了才回来;一年四季,除了下雨下雪外、从不间断,做到定时定树。除了树练外,我还有其他活动,如踩石子、在石台阶上摩腰、等项目来配合树练。 3、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体情及病情去练,不求一律,不搞公式化例如,自己因为头部受伤,有脑震荡,所以起初在树练中就从头部练起,后来逐渐扩大到练背部、练小腹等。方法是:运用养生功运气和静养的意念,在树上进行揉、顶、撞,以达到调节人体磁场、活动筋骨和涵养神经的目的。主要是练8大部位:①揉顶头顶。②揉顶前额。③揉顶鼻子和下颌。④揉顶脸颊和太阳穴。⑤揉顶撞背部。⑥揉顶小腹。⑦后脑靠树摇晃,治颈椎病。在树干上劈手叉。各个部位练功的强度和时间也不能一样,开始练功时,是强令每个部位练三五分钟,以舒服为宜。后来练长了、练久了,就不用下令了,它会自动调节,由强迫运动转为自然运动。每个部位需要练多长时间,多大强度,部位与部位之间如何衔接,不是靠强令,而是自动调控,达到出神入奇的境界。这是运动方法的升华,是一种冥冥之力所致,也许是树的磁场和人体磁场之间互传信息的结果,也是久练所得。 各人的磁场不一样,各种树的磁场也不一样,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去探索,去创意,以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通过“树练”达到身心健康最佳效果,这是“树练”的根本目标。练后不要感到过度疲劳,最佳的状态是练后感到心闲心静,走路气昂昂,想哼自己爱唱的歌,爱诵的诗,这就达到了每次“树练”后最佳的健身目的,因此,需要自己在树练中去感悟、去体会。按体情而练,按病情而练,必有好的效果。功夫不负有心人。 4、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健身效果。“树练”是一种新功法,前无古人传承,今无现存模式,主要靠自己去摸索,没有现存的方法可寻,而且“树练”是生命对生命的练功,不是对无生命的运动器具的练功,人体随时都要处理来自天阳地气的信息和大树生命的信息,情况复杂,很难掌握。自己练法仅仅适合自己,不一定完全适合别人,如练到一定时候,鼻子就会自发地顶在大树上,深呼吸五六次,有时还会大喊二三声,排气安内。对此别人可能做不到,要顺其自然,不能强求,要注意把握3点:首先,练的好坏,要以实践为标准,以不感冒、不得病为标准,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为目的;其次练法要适度,不能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开始可拍打、抱树、辟手叉等。要在摸索中前进,慢慢得法得当,受益终身;最后,要切实掌握运动的量和练功时间。笔者认为。以晨练和晚练为好,尤其是晚练,我有一首《晚练》诗是这样写道; 星光月色透树梢,树下晚练乐逍遥; 一天废气皆排尽,家事烦恼全都抛; 移步摇枝随自便,揉顶摩擦试新招; 树练入神留星月,只在祛病求寿高。 以上4点是自己20多年来在“树练”实践中探索和感悟的结果,仅是一家之言,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有更多人参与这项健身活动,并有新收获、新体会、新创意,为人类健康益寿发挥光和热,为中华养生文化增添新光彩。 (本篇完,获取连载目录,中药治白癜风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